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他自去年冬返齐后,每月都寄信到鲁国去,信是寄到云来客栈的,由里面的线人再通过大力的儿子送到宫里,只可惜如同前些年他寄给婉的那些信一样,所有信笺都如泥牛入海。
诸儿恨不得自己插翅飞往鲁国,无奈杂事缠身。
先是为正月的祭天仪式忙碌了大半月,到后面的春耕备收,诸儿担心自已的新政落不到实处,不惜劳苦从临淄出发,两三月内几乎走遍了齐国产粮重镇,期间发现了不少可气、可叹之事,拨乱修正、裁撤奖励官员又花了不少时间,待回到临淄,已经是弱柳扶风的季节了。
一路上奔波他并未觉得有多苦,但回到齐宫,在宣化殿静下来的时候,连空气中都是苦涩的味道。
花已残,春光将逝,唯有相思蚀骨,无法消除。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允的信如一剂良药,诸儿即刻回信询问归宁日期。
允收到信,淡淡地笑了。
写下这封信,他并没有和婉商量过。
他也没有真正打算安排婉归齐,他只是想给诸儿一个华丽的诱饵,让诸儿不愿为了郑国去破坏和鲁国的关系,即便齐国派兵,只要不是齐王亲临现场督战,那释放的信号和效果自然是不同的。
允在攻鲁前一天回了信,说夫人近日偶染风寒,待身体康复后再和齐君商议归宁细节。
诸儿的等待有了细节,自然不愿此时贸然破坏允的示好。
这场战争却打得颇为绵长。
四月初战时,郑忽未料到此次对手出兵规模,排兵布阵过于单薄,初次交锋郑国左翼折损了不少兵力,还好郑忽及时收兵,严守城门。
鲁宋卫蔡初战获胜,但并未获得实际好处,大军行千里,车马粮草都是消耗,鲁君和宋君都不愿撤军,便在城外十多里处安营扎寨,准备二战。
诸儿听说郑军初战失利,终究不忍郑忽孤军对战,表面让彭生帅军助战,自己则悄悄潜到郑国新郑在郑宫外落脚,和郑忽书信沟通战况。
郑忽去了几次宫外,和诸儿推演了几种布阵方案,最终选定在六月初一夜对敌军展开反攻。
战争四月初启,如今已一月有余,郑宋卫蔡几国军队到达郑国时春末夏初,如今转入盛夏后天气变得酷热难熬,这日傍晚刚下过雨,夜晚尤其凉爽,士兵正享受这美好的夏夜美梦,郑军的突袭打破了夜的宁静。
战争从深夜打到黎明,又延续到午后。
郑忽和诸儿意见一致,此战不论胜负,定要消耗到敌军元气,让对方没有能力再短时间内重新开战。
鲁宋四国大军数量是郑军两倍,很快便占据了上风。
无奈郑军虽有败势,却丝毫没有休战的迹象,鲁军和宋军眼看着伤亡变多却仍然无法攻进郑国城门,慢慢气势就颓了。
最后不知是哪支队伍里有士兵扔下兵器转头跑掉,陆陆续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丢盔弃甲,最后宋军鸣金收兵,其他军队也便跟着撤了。
双方皆是损失惨重,却难言胜负。
宋国本来不是强国,从去年伐郑到如今已投入大量军力财力,如今却收获寥寥。
宋君这才明白郑国实力尚存,郑忽较子突更有作战天赋,他暗下决心,近年内不会再直接和郑国对战。
鲁军回到曲阜时,已是七月了。
允举行了隆重的祭拜太庙的仪式。
除了新年、君王新婚,按周礼只有国家有重大胜利时才会祭拜太庙。
祭拜完太庙,允又大宴群臣。
有些大臣本来准备了一肚子谴责伐郑、劳民伤财的奏章,如今伐郑一战被允轰轰烈烈的仪式盖章为胜利和正义之战,一时竟无人敢在堂上公然指责这几场从去年至今的战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