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他又惊又喜,喜的不是官家的赏赐,而是这份重视。
便拜道:“臣拜谢官家,如此厚恩,昊天罔极,非万死无以报答。”
“莫要万死。”
官家眉头一皱,道:“京东路的百姓如今需要你,朕如今也需要你。”
李延凯眼圈一红,拜得更深了。
再次直起腰时,他更加详细地说了京东路的变化情况,又主动请求官家派下巡查御史,来检查他的治下,并且对他进行监督。
——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扬名,另一部分原因也着实是被柴稷那两句“需要你”
的话给感动的。
“巡查御史便不必了。”
官家微微眯起了眼睛:“但是监督确实需要。
不止是你的治下,包括其他路治下也需要,朕不希望再出现之前那样轰轰烈烈的造反了。”
官家长出一口气,道:“传旨,循古制,重启汉时吏民上书制度。”
少有人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创设了一个制度,名为吏民上书制度。
顾名思义,就是中下级官吏和布衣平民可以来京城直接向皇帝上书,这制度一直沿用到东汉末年,加强了汉朝对地方的治理。
甚至包括最为唯我独尊的汉武帝时期,也未曾断过吏民上书制度,出乎世俗的印象,汉武帝本人其实十分能接纳谏言,史载: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
如今,柴稷也要学一学这汉天子制度,也希望大薪能像汉朝那样,出现“民既废农远来诣阙”
这个现象。
第153章
官家想做什么,这并不难想,他的话刚一说完,朝堂上九成九的人几乎不用多动脑子便是了然:官家要广开言路。
这是好事啊!
百官对此并无异议。
官家又接着道:“依循前汉旧例,于乡中置三老,县中置三老,而郡三老与国三老改为州三老、府三老、路三老。
路三老可于年终至京面圣。”
这三老制是在乡间、县间推选三名五十岁以上,最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乡官”
“县官”
,负责处理地方纠纷且教化百姓——后面的三老皆以此类推。
这么做,可以说是尊老养老,提高老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朝臣们也不太能拒绝这个政策,毕竟流传出去,一个不尊老的罪名扣下来,基本没人能全身而退。
而且只是三老制,也不值得他们……
官家仍在往下说:“其中,若本乡、本县、本州、本府、本路,有年满五十以上的退役将领、士兵,优先选为三老,以作体恤。”
这话一出,所有官员的眼神立刻变了。
这是谁的手段,竟能如此环环相扣!
先是以吏民上书制度广开言路,百姓可能不到非是家破人亡的地步,不会拼尽一切入京上书,他们的精力和金钱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这么做。
但中下官吏完全可以。
这其中,不乏有想要上进者和为民做事者。
如此,官家便能粗略掌控地方状态,而非被迫闭目塞听了。
随后,便是退役将领、士兵优先为三老。
如果仅是三老制度,很大可能依旧陷于宗族治理地方的困境,那些被宗族欺压的百姓仍是无处申冤。
但退役士兵就不一样了,谁家有点钱财有点权势的好儿郎去当兵啊,被迫当兵的基本上是农家子和其他贫民的儿子,这样的人回到乡里,如果亲眼目睹了地主富户欺压百姓,欺压自己的乡亲,手里又有权力,那他们可不会干看着——能活到退伍年龄的士兵,从战场上拼杀下来,身上都带着一股狠劲。
——两两结合,这已经是皇权社会所能做到的最下乡的手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