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他没有兄弟,走不通科举这条路。
就算走通了,他也不懂科举中的儒家理论知识。
不甘於命运的叶煊,决定赌上一把,他將前世八九十年代的『滚筒式油印机』製造而出,献给朝廷,因此获得重大功勋。
理论上,除科举外,若工匠户籍百姓立下重大功勋,是可以脱离原户籍的,但这种极为罕见,需皇帝亲自下旨豁免才行,叶煊不想这辈子就当个工匠人,决定赌上一把。
由於滚筒式油印机这种跨时代的物品,对於当今大明朝確实有著非凡的意义和作用,朱元璋在得到此物后大喜,格外开恩让他脱离原籍,並有意让他为官。
也就是让他在底层先镀镀金,若表现不错,未来可以踏入仕途。
这次开科考试,试卷统一都是由滚筒式油印机列印的,因此他光荣的成为科举考试中的考官一员,一名誊录官。
嗯,就是负责利用滚筒式油印机,將考生答案誊抄副本,防止笔跡辨认的官员,以及科考前列印试卷的官员,不需要太高的文学素养和个人能力,朱元璋认为他原本就是个工匠,根本啥也不懂,安排在这样一个位置镀镀金,已经很不错了。
原本叶煊是挺心满意足的,至少能摆脱工匠户籍了,可他越来越觉得事情不对劲了,因为他记得清清楚楚,歷史上洪武十五年,並未举行科举考试。
大明建国以后,首先是举荐制度,朱元璋要求各地官员上报管辖地区的人才,通过举荐补充地方官府职位,可这却滋生出一个问题,荐举依赖地方官员或权贵的推荐,世家大族可通过人脉关係和地方影响力,使子弟更容易被举荐入仕。
而荐举权掌握在现有官员手中,文官集体可通过推荐『自己人』扩大政治势力,形成利益纽带,譬如门生故吏关係。
荐举制下,官员需上报本地人才,这种机制易被地方势力操控,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地位。
为此,朱元璋思索良久,於洪武三年重开科举制度。
洪武三年首次举行乡试、会试,洪武四年连续第二年举行乡试,洪武五年继续延续科举制度,而到了洪武六年,朱元璋不满科举结果,正式暂停科举,重新全面推行举荐制度。
朱元璋是不想让举荐制度成为大明王朝任用官员的主要通道的,为此他始终在想重新推行科举制度,为了创造更优质的科举制度,原本歷史上直到洪武十五年才正式颁布科举制度,可直到洪武十八年,第一次开科考试才重新开始。
这就意味著,歷史轨跡发生了改变。
原本明朝是洪武十八年开科考试,可现在却是洪武十五年,就进行开科考试了。
实际上,洪武十四年的时候,他通过献上滚筒式油印机不久,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时他就感觉到不对劲,心中始终担忧,可他原本就是一个工匠户籍的百姓,哪怕侥倖获得朱元璋赏识混入了官场,也没有任何消息渠道,根本不明白为何科举提前三年开启。
而今,这一次科举出现了原本歷史上从未发生过的舞弊案件,让叶煊越发感到心中不安。
果然这其中存在著蹊蹺!
存在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其他人为因素!
除了科举考试提前了三年外,叶煊同时也知晓了洪武十四年九月,也就是去年,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而原本歷史中是洪武十五年五月成立的锦衣卫,锦衣卫这个部门也提前了,这件事情和科举提前有关係么?
但现在他没有去想这些事情,而是担忧著自己的安危。
“难道我要被连累,一起处死?”
叶煊感到心中不安,虽然老朱把他安排到这贡院中担任考官,可他从未参与过考题的设定,也就负责利用自己发明创造出的滚筒式油印机帮著列印试卷而已,现在科举题目泄露,发生了舞弊案件,岂不是自己也要死?
这种大案,朱元璋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立下小小的功劳,就法外开恩?
肯定是全部杀死,以儆效尤!
现在该怎么办?
这件事情本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係,可自己却要被连累而死!
叶煊看著乱糟糟的人群,这些平日里博学多才的考官们,此时却像是一只只无头苍蝇,有的人在爭吵、有的在思索办法、有的甚至已经开始甩锅了,眼看著时间流逝剩下不到两个时辰,一旦时间到了舞弊案已成定局,大家都要死。
“能不能听我说一句。”
叶煊觉得根本指望不上这群考官了,忍不住言道。
闻言,贡院內帘静了些许,眾多考官纷纷看向了陆煊,其中也包括正主考官滕毅、副主考官范敏。
眾人对於叶煊不以为然,很多人都清楚这个叶煊原本就是个工匠,就是靠著滚筒式油印机这个发明,才进入到贡院中的,並且进入到贡院中也就负责印刷试卷。
听你说两句?你能说明白什么?
“叶誊录,你有什么想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