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朱元璋想將大权独揽,做到乾纲独断,並且由於朱元璋精力充沛,他自认为能独自完成朝堂政务所有事情,可哪怕穷尽他一人之力,也根本无法处理完全国上下各种政事。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由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此举虽强化了皇权,但也导致皇帝需亲自处理海量政务,出现“日理万机,不胜其劳”
的局面,朱元璋需一种既能辅助处理政务、又不会威胁皇权的制度。
他仿效古代『三公四辅』传说,设立四辅官,分春、夏、秋、冬四季命名,由年老儒生担任,每月轮流值班,职责包括覆核刑狱、参与官员选拔討论等,但无实际决策权。
老朱的初心是好的,但可惜四辅官制度完全就是一种失败的制度,並且不適合明朝。
四辅官多由缺乏政治经验的『耆儒』充任,如王本、杜佑等人,明初朱元璋更看重德行,可这些官员虽德行敦厚但迂腐无能,难以应对复杂政务。
再加上朱元璋为防止四辅官权力坐大,刻意限制其任期和职责,並且规定四辅官每月仅轮值十日,且四季官分权,导致政务处理缺乏连续性,效率低下。
朱元璋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四辅官帮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若是拥有足够的权力的话,那就相当於另外一种形式的丞相了,朱元璋自然要严格限制四辅官的权力和职责,所以採用轮流值班制度,可这就会导致『政务缺乏连续性、熟悉性』。
春官刚刚熟悉政务,就要换成夏官了。
夏官刚刚接手一项重大事情,就要换成秋官了。
秋官刚了解四辅官的具体职责,通晓该如何为陛下分忧,就换成冬官了。
这不乱套了吗。
倒確实是限制权力了,也帮助老朱省了很多麻烦,可这样会导致朝堂混乱不堪、诸事处理效率低下。
本来就已经乱成这样了,老朱选用的四辅官人选,还都是一群老傢伙,迂腐倒是小事主要是年老体衰,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能处理明白诸多事情。
所以歷史上,四辅官制度仅存在不到两年,於洪武十五年七月就被正式废除。
其直接原因是无法满足辅政需求,反而加剧行政混乱。
现在是二月,也就是还有五个月四辅官制度就將成为过去了,叶煊觉得很有可能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看出来四辅官存在的各种问题了,甚至脑海中已经有了內阁制度的雏形。
四辅官被废除后,殿阁大学士制度诞生,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朱元璋仿宋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翰林官员充任,品级仅为正五品,职责限於『备顾问、擬文书』,仍未形成稳定辅政体系。
思索至此,叶煊给滕毅和范敏两人简单解释了四辅官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后,缓声道:“內阁制度和军机处制度,能完美解决诸多不足,已经符合圣上心中的最优想法。”
“陛下想要废除丞相制度,主要目的就是集权;而设立四辅官制度,其根本原因是陛下独自一人无法承担太多的政务。”
“內阁制度採用集体议政、分工协作的处理政务方式,这样就能解决皇帝个人难以处理的庞杂政务问题吗,又能避免单一权臣威胁皇权的隱患。”
“同时內阁大学士的品级,初始设置为正五品,当今京城五品之上官员比比皆是,自然而然內阁大学士想要行使权力只能被动的依附於皇权,他们也就无法能形成自己的党羽和集团。”
“然后就是『票擬』权,將海量政务分类挑选,减轻皇帝负担...”
“內阁作为皇帝与六部、地方官员的『中阶』,既能传达皇命,又能反应官僚诉求...”
“內阁成员並不像四辅官制度那般选用德行厚重的老官,而是从翰林院选拔年轻才子,强调德才兼备,如此选拔出的人员既拥有不俗的能力、又有德行、又有充沛的精力...”
叶煊並没有详细介绍太多,实际上內阁制度也拥有不少缺点,但对於明朝和当前洪武时期的政治情况来说,对於丞相制度和四辅官制度,可以称得上是降维打击了,而也绝对是最符合老朱心中想法的制度。
滕毅和范敏两人听到后大为震撼。
原来四辅官制度如此不堪。
没想到叶誊录这內阁制度,能完美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军机处制度呢?
既然能被叶誊录列为和內阁制度堪比的制度,恐怕也不逊色於內阁制度吧?
叶誊录真是神童、天人!
能同时想到两种不但强於四辅官制度,並且更適合应用於当前洪武年间的制度?
“叶誊录,给我们再讲讲这军机处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