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哪儿有这么容易啊。
关小燕娘家在隔壁公社,因着康明在杨木大队小学任职,两人结婚后,赵广汉把关小燕户口挪了过来,还给分了地,要是去了别的大队上班,人家肯定不能接收关小燕的户口,两人很大可能就得分居了。
虽然是赵广汉介绍的,但康明和关小燕却是第一眼就看对了眼儿,结婚之后,感情越来越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孩子,就是为了要孩子,两个人也不可能分开。
所以,不能往上调,在杨木大队继续待着,就是夫妻两个最好的选择。
带着夫妻两个的担忧,康明到了学校,召集另外两名老师开会,传达大队部的指示。
另外老师都是民办教师,其中一位是赵广汉的女儿,赵林秀,今年二十三了,在学校里干了四年了,另外一位是王铁军的儿子,叫王家宝,今年17,刚来半年左右,就是他顶替了张凤军儿子的位置。
王家宝一听这消息就暴躁起来,“她凭什么听我们的课?赵大队长都没说什么,她算老几!”
这就是个没长几根毛的愣头青,都现在了,都没分清楚大小王呢,康明不会替王铁军教育儿子,但担心王家宝拖后腿,于是就苦口婆心地劝着,给他讲了讲如今杨木大队的形势,让他为了大局考虑,控制自己的脾气,好好配合工作。
“行吧,我是冲你的面子!”
王家宝说。
康明心里头翻白眼,有时候他也希望颜红旗能发威,将这样的人赶出教师队伍去!
赵林秀没发表意见,她一向都很沉默。
根据颜书记低调,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原则,康明没有带学生们去门口迎接,只自己一个将颜红旗和她的左膀右臂迎进了学校。
这会儿是上午9点钟,按照如今的课程设置,学生们上半天的文化课,做半天的劳动。
学校有菜地,有自留地,不需要在田地劳作的时候,也会带着学生们上山弄野菜、刨药之类的,野菜一般就是大家分一分,带回家去,而刨药则是学校统一卖到收购站,作为学校的经费。
别看杨木大队小学只有四十五名学生,但却是完小,完小就是完全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
采用的复式教学的模式,一年级和二年级在同一个班,三年级和四年级在同一个班,五年级则单独在一个班。
在教学分配上,三名教师是交叉着的。
康明老师单独负责五年级,还担任着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学,还有图画、音乐、劳动等副科。
赵林秀负责二、三、四年级的语文,还有思想品德课,以及四年级以上才开设的自然课,而王家宝则负责一年级的语文、数学,二年级的数学,还有各个年级的体育。
康明介绍得尽量详细。
颜
红旗听得也很认真,旁边的苍阔手拿着钢笔和笔记本,随时记录着。
学校有前后两排房子。
前面那排盖得比较早,还是土坯房,后面这一排就是砖瓦房了,砖头主要来自于山上的野长城。
两排房子中间是宽敞、平整的黄土地面,既能当操场,也能办集体活动。
靠着后排房子的位置,铸了一座不算特别高大的水泥平台,上面插着木质旗杆,一展红旗迎风飘扬。
前排那所房子是一二、三四4个年级的教室,后排这所房子是五年级的教室,还有老师们的办公室,靠里侧的位置还有两间宿舍,正对着大门口的位置,盖着分成男女的公共厕所。
这两间宿舍原本都是空着的,也就外地老师过来监考时用一用。
不过现在赵林秀搬了过来。
她原本是住在大队部后院的宿舍里,和关小燕做邻居的,后来听说未来的女书记会住进来后,就主动搬到了学校。
听康明介绍说是赵林秀住在这里时,颜红旗跟罗满霞对视了一眼。
他们当然知道赵林秀是赵广汉的女儿,也知道她是大队里头有名的老姑娘,二十三岁了还没结婚,本乡本地的姑娘不住在自己家,却住在一到晚上就空旷清冷的学校宿舍,这里面肯定有内情。
这样的学校环境,如果颜红旗没有去过顺昌公社小学,会觉得还可以,起码教室有门,有窗户,也有正经的木质课桌,但是见过了公社小学的条件,便觉这里太过艰苦了。
听颜红旗提起公社小学,康明也露出向往之色,说:“公社小学是清远一小对口支援学校,他们的桌椅板凳等都是清远一小支援给他们的,条件自然很好。”
颜红旗:“杨木大队小学有没有对口支援学校?”
康明苦笑一下,说:“我这个校长能力有限。”
颜红旗倒也没说什么,接着问:“你们做过适龄儿童入学率的统计吗?”
她之所以先来学校,就是看见了大街上许多乱跑瞎玩的,割草、摘野菜、干家务的孩子全都是学龄。
这些孩子们不上学,都是文盲,没知识,没文化,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