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包括:彻底终止行为(如己终止绑架行为)。
积极救助(如庚纵火后全力扑救)。
二、犯罪中止的规范效力。
处罚依据?,根据刑法第24条第2款,中止犯"
应当"
减轻或免除处罚,区别于未遂犯"
可以"
减轻的裁量空间。
2025年量刑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中止未造成损害的,原则上免除处罚,中止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基准刑的30%-50%。
共同犯罪中的特殊规则?,在部分犯罪共同说框架下:实行犯中止需有效阻止结果发生(如A在共同杀人中阻止B的致命一击)。
教唆犯中止需撤回教唆并阻止实行,跨国犯罪中的适用限制?。
针对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2025年司法解释规定:需证明犯罪链条的实质性切断,资金返还等补救措施需及时有效。
三、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
自动性判断标准?,采用"
客观说"
与"
主观说"
结合的标准:外部障碍是否足以迫使行为人放弃。
行为人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的对应关系,结果防止的证明责任?。
根据2025年刑事诉讼法修订,被告人需承担初步证明责任,但最终证明标准仍由公诉方达到"
排除合理怀疑"
。
与未遂的竞合处理?,当存在"
意志外原因"
与"
自动中止"
竞合时,应遵循"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
原则。
西、制度完善建议。
引入"
中止行为社会危害性评估"
机制,建立中止犯的社区矫正替代制度,完善跨境犯罪中的中止认定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