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进一步规范了人权保障与程序正义?,体现“标本兼治”
的治理思路?。
一、恐怖活动罪的法律界定与条文解读。
恐怖活动罪是我国刑法中针对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犯罪行为设立的专项罪名,其法律体系主要由《刑法》第一百二十条及相关修正案构成。
根据现行规定,恐怖活动罪涵盖以下三类行为: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刑法第一百二十条):对组织、领导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与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恐怖活动罪?(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包括资助恐怖组织、个人或培训,以及招募、运送人员,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二):涵盖准备工具、组织培训、境外联络等行为,情节严重者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的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对恐怖活动的预防性打击,将“资助培训”
“招募运送”
等行为明确入罪,体现了“惩防结合”
的反恐原则?。
二、典型案例分析。
“独狼式”
恐怖袭击案?。
2023年某地法院审理的张某案中,被告人通过境外网站学习制作爆炸物的方法,并购买化学原料准备实施袭击。
法院依据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二,认定其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该案凸显了“无组织化”
恐怖活动的打击难点,法律通过预备行为入罪填补了监管漏洞。
资助恐怖活动培训案?。
2024年公安部通报的李某案中,李某以“宗教慈善”
名义向境外恐怖组织汇款,并协助招募人员参加培训。
法院援引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以“帮助恐怖活动罪”
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没收个人财产?。
此案反映了反恐法对“非首接参与”
行为的严惩立场。
三、立法背景与司法实践意义。
我国反恐立法始于2011年《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2015年《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进一步构建了“防范为主、惩防结合”
的体系?。
司法实践中,法院对恐怖活动罪采取“从严从重”
原则,例如在数罪并罚时,组织领导者需对成员实施的杀人、爆炸等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恐怖活动罪的法律完善与案例实践,彰显了我国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的保障力度。
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与技术侦查能力,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恐怖主义新形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