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小说

第1330章 谈来谈去好似戏上(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朕闻在岛诸贤,陈永华、洪磊、杨英、叶亨、陈绳武、柯平、刘国轩、冯锡范等皆有俊才,王可上疏请官,朕无不准。

明之宗室宁靖王朱术桂等,在岛孤苦,朕实悯之,着迁入京师恩养。

擎天之柱,舍王其谁!

忠良守土,东南无忧矣!”

这道朱批表面上看赞成郑经的意见,给了他极高的评价,甚至将其比作护卫东南海疆的擎天柱,连“舍王其谁”

的肉麻话都说了出来,然而后世有深入研究莲大可汗的史官却认为:纵观大可汗一生,常有口蜜腹剑之举,这道朱批可没安什么好心,而是剑指郑氏、意图瓦解台湾的军心和民心。

首先,虽然答应在台湾及外岛驻军,却只给三万员额,这是想缩减郑氏手中的军队;其次,答应给台湾军队发饷,饷银由户部出,台湾军队便不再是郑氏的私军,久而久之必然弱化郑氏对台岛的控制;再次,既然朝廷给台湾军队发饷,台湾方面便没有了占据同安、金门、漳浦、镇海、铜山之地筹措军饷的理由,要求他们从漳泉二府撤军便名正言顺;在台湾设省、府、州、县治理,看起来是好事,让郑经推荐在台官员人选表面上也是极其信重,可为什么要特意提及陈永华、洪磊、杨英、叶亨、陈绳武、柯平、刘国轩、冯锡范等人的名字?这是在告诉这些人,你们的官职是朝廷给的、可不是郑氏封的。

偏偏郑经还无法拒绝,这些人皆是其心腹,陈永华总揽政务,洪磊管吏部、杨英管户部、叶亨管礼部、陈绳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谢贤管工部,刘国轩管漳泉二府军事、冯锡范执掌侍卫,如果拒绝,难免寒了部下之心;要求将前明宗室宁靖王朱术桂等迁往北京居住,看着无关紧要,实则却是想斩断台湾在政治上的旗帜。

从郑成功起兵时起,郑氏一直打着匡扶明祚的大旗,如果将前明宗室交给大卫国,等于是亲自砍倒这面大旗,对岛内的军心、民心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郑经看到自己的批复怎么想,大可汗管不着,批复完后,他便命大学士刘好古、户部尚书胡琏器、兵部尚书哈喇瑚里等人先行骑快马回京,与留守京师的巴图和坦、铁钼尔、那苏图、薛宗周等重臣做征讨台湾的准备。

重中之重便是搜集民间船只和征调朝鲜水师二事,此外还有准备银粮、军械诸事。

大可汗想得极周到,甚至要求礼部派员晓谕外国商人,尤其是日本和英国商人,不要向台湾岛内输送军事物资。

乌衣卫搜集的情报表明:日本的德川幕府是郑氏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一直从日本输入大量的银、铜、铅、盔甲等物资以支援战争的需要,而作为回报,台湾允许日本商人住在鸡笼(基隆);而英国东印度公司今年刚与郑氏签订了通商条约,英夷帮助郑军训练炮兵,郑军从英夷处获得大量火药和兵器,甚至直接借用英军炮兵作战。

信奉外交即实力的大可汗想通过外交手腕切断台湾的外援,不管能否成功,总得尝试一下。

然后,他便宣布将于五月六日率领三十万大军班师回朝,只在广东、福建两省留下十余万兵马驻守。

皇令一下,广州城内的商人,尤其是来自东宁的商人立即增多起来。

商人的多与少,对大可汗来说其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离开广东前,还有很多大事要做,比如整编投降的二藩部下,安抚南方诸省的军心民心等。

“尚可喜和耿精忠到哪了?”

苏勒坦冷冷地问一等克孜公、乌衣卫万户长哈达。

“回大汗的话,耿藩一行已经进入浙江境内,尚藩一行也行至江西”

,哈达恭谨地回答。

“呵呵,他俩倒还聪明,走得挺快。

传令辽东和河南的地方官员,尽快建好王府,让二人就藩”

,苏勒坦闻言露出微笑,又下令召见广东实力人物、海澄公黄梧。

黄梧字君宣,福建漳州人氏,曾任郑成功麾下总兵,后与副将苏明等以海澄降清,被封为海澄公。

降清后,此人为清廷陆续招降郑经麾下将领周全斌、陈昇、黄廷、何政等,显著削弱了郑军的实力,又向清廷献上迁界禁海之策,虽然对郑氏造成封锁和打击,却也害死沿海数十万百姓。

用人向来不拘一格的大可汗觉得此人是个难得的人材,并且对郑氏很了解,在兴兵灭郑前想听听他的意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造化之王逐道长青世嫁商途陵虚血途太古神墓绝世武神斗罗之黄金巨猿枪炮领主神秀之主星宝三岁半被六个舅舅团宠了猎命人期待在异世界此刻我复苏了华夏神明灭运图录飞天逍遥梦路风水秘闻实录蚀骨承欢:老公,别强来四合院:香江首富从路边摊开始神医娘亲帅炸了诡墓密码我有一枚两界印时间循环:开局就被六扇门抓捕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