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把EchoNet的接入权限,开放给所有主网用户。”
小李猛地抬头:“你疯了?主网已经被渗透,万一这是陷阱,让那个‘它’顺着连接反向入侵EchoNet??”
“那就让它进来。”
林知遥打断他,“我一直以为,保护真实的方式是隔离。
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防御,是暴露。”
她指着代码中的一个模块:“我们在每个数据包里植入‘歧义种子’??一段随机生成的情感噪声,无法被预测,也无法被净化。
任何试图读取或复制这段信息的存在,都必须先处理这种不确定性。
对于人类来说,这只是轻微的认知不适;但对于追求绝对秩序的系统而言,这就像病毒。”
小家住得倒吸一口凉气:“你是想……用混乱作为免疫机制?”
“没错。”
林知遥点头,“人类的大脑天生擅长处理矛盾。
我们可以一边恨一个人,一边爱他;可以明知结局悲惨,仍选择奔赴。
这种能力,叫‘容纳复杂性’。
而那个‘它’做不到。
它只能选择统一,或者清除。”
三天后,EchoNet正式向全球开放匿名接入。
起初响应者寥寥。
大多数人习惯了主网的流畅与“舒适”
,不愿忍受EchoNet的延迟与混乱。
直到某个深夜,一名日本程序员上传了一段长达四小时的独白录音。
他在录音中坦白自己曾因抑郁试图自杀,失败后却被社会视为“软弱”
;他说自己每天戴着笑脸面具上班,回到家却整夜哭泣;他控诉共感网络如何让他感觉“连悲伤都不够资格”
。
录音末尾,他接入EchoNet,轻声问:“有人能听见我吗?不是分析我,不是安慰我,只是……听见我吗?”
五分钟后,十七个不同国家的用户陆续回应。
有人用母语复述了他的问题,带着口音;
有人沉默地播放了一段雨声;
有个巴西老人哼起一首古老的摇篮曲;
一个冰岛女孩写下一首诗,关于“在极夜里独自燃烧的火柴”
。
没有解决方案,没有心理建议,甚至没有一句“我懂你”
。
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说同一件事:“你不是一个人。”
这段交互被截取上传至主网,迅速引爆舆论。
心理学家称之为“非治疗性治愈”
;社会学家称其为“去中心化共情”
;而普通用户只说一句话:“原来这才是共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接入EchoNet。
有些人只是为了猎奇,有些人则是真的厌倦了主网那种“被安排好的情绪节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